10個寫網誌的理由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說明了10個寫網誌的理由
想把它翻譯出來留著,順便分享給大家
(文章中主要指的是網誌、blog這類的具分享性質的日誌)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段故事,以下幾個原因說明為什麼你應該把它寫下來:
一、當你寫出個人經驗的同時,你和他人也產生了連結
當你花時間寫下這些事,並上傳的同時,你也同意了讓其他看文章的人更了解你,當他人對你的了解愈多,會使關係更好、連結更緊密。同事、鄰居、朋友,甚至家人,原本對你的了解可能只限於你呈現某一個角色的時候,當他們從文章看到你不同的那一面,關係也就加深了。
二、你的家人會感謝你
你的孩子、孫子、姪子姪女等等晚輩會知道你如何變成現在的你。當他們愈大,就愈好奇你以前曾經是怎樣的人以及哪些事情造就了你。當他們了解你曾經遭遇過的一些困難和如何克服那些障礙,他們可能因此而受益(可能有些困難正是他們現在在面對的)。把你的智慧傳下去:你可能就是他們心中所想要成為的榜樣。
三、也許你就能學會放下
在重整經驗的過程能讓傷口癒合。有許多醫學實驗證實當你把回憶化作文字,你的心理狀態會更健康,尤其是那些會讓你有相當情緒起伏的回憶。當你在回想然後寫下當時的情況,尤其那些困擾了你好幾年的事情,你也在減輕每一天的壓力指數,這不只讓你更好入睡且睡得更好,你的情緒也會更健康。
四、你可以想得更清楚
一旦你把哪些累積已久的負面情緒清空,你的認知能力會更好,你會注意到你的思緒更敏銳了。你不會繼續在過去的不公不義和問題上面流連。執著會漸漸消逝,然後你的腦袋就開始有空間留給新的有趣的資訊。把生活上的事情寫下來有助於你的思維能力。
五、讓你更健康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把那些強烈的情緒和在安全的情況下說出秘密有助於生理健康。(此處指的安全應該是不用擔心秘密寫出來會如何,也許是寫完就燒掉,或是放在私密的日記裡,或是你不會讓當事人看見的地方)當你回想過去、然後證實他們是真實的過程,你的免疫系統在同時也會增強。
六、你的出席率會更高
有許多研究顯示當人們寫日記,以及探索經歷的一個事件如果不同的做法是否會有不一樣結果的可能性時,他們請的病假較少,成績也進步了(因為比較不會翹課),這點在男女老少身上都適用,且無文化差異。
七、解決過去的問題
寫下的過程讓你把自己獨立開來看問題。當下的問題變得容易解決,過去的問題則變得不那麼重要。沉思和寫作能幫助你換一個觀點思考。
八、你不會找不到事情可以寫
一旦你開啟了這個旅程,就會一直有東西可以讓你寫下去。寫日記會變成你生活的一部份,此外,你也可能因此去找老朋友或和家人敘舊,或是翻開埋藏已久的陳年相簿。
九、他們可能成為你的遺產
當你完成了你的「傳記」之後,你一生的記憶就化作了一本書,你可以把它給你愛的人,或是出版成書販售,或著什麼也不做,就把它留著,這樣你就會記得這一生成就了什麼。
十、(廣告)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可以參考Roberta Temes博士的 How to Write Your Memoir in 30 Days: Step-by Step Instructions for Creating and Publishing Your Personal Story。本書提供了簡單的步驟,即使你從來不曾寫日記也能輕易上手。
原文:http://www.rd.com/culture/write-your-life-story/#ixzz34sTm1ypm
對我來說,寫網誌是個複雜的情緒,總有個對立的情緒拉扯著我寫與不寫
我印象中小時候的我是個會寫日記的人,無論好壞都寫
後來(應該是小學畢業的時候)我就把那日記本燒了
因為當時滿沮喪的,覺得不想再回想日記本裡面的事情
回收又怕隱私流出,所以選擇用燒掉的方式
事後幾年有些後悔,會突然想起「那個時間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但因為紀錄已經被銷毀了,所以也無從查起呀~
(但我後來好像改寫無名網誌,一個新紀年的概念)
雖然這篇翻譯文章持的觀點認為寫日記有益身心健康,處理過去那些令人難過的事情雖然痛苦,但是是有幫助的,就是俗話說的良藥苦口吧...
學心理的時候讀到的也是寫出來或說出來比較好,不然會悶出病來的就是這個概念。
雖然我還是覺得有些事情想不起來不如永遠不要想起來,傻一點比較快樂。
但通常根據經驗如果將重大情緒事件刻意忽略,某一天忽然想起來的時候(可能不是別人問你而是你看到了當事人,或其他可以引發記憶的物件),會變成另一次刺激(本人親身經驗)。
另外,文章中有幾點我同意跟不太同意的地方
第一點我同意讓他人了解自己不同的那一面是好的,可我擔心的是有些時候我們想和他人談家裡的問題,有時候是伴侶的問題,又有時候是工作上的問題,很難去限制誰哪篇可以看哪篇不能看,怕不該看的人看了裡面的情緒性字眼就爆發了,讓關係變僵根本不是我們的本意呀!
我非常同意第二點,我常常和我在國外的大姑姑通信,告訴她我生活上遇到了哪些事,在信中她常常會跳過那些情緒性的字眼指點我應該怎麼做,但通常真正要知道她過去經歷過哪些事要等到他回來台灣當面聊天才知道(可能是因為工作太忙沒那麼多時間寫信吧,所以她的信都很短)。
還有就像電影中發現了老一輩的日記一樣,電影中的角色總會細細品讀那些長輩度過的人生,了解時代的背景,然後從中領悟一些事情。
我記得的電影大概就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雖然是不太真實的劇情...)和《手札情緣》吧,這兩部都是非常好看的電影,也讓我學到了一些事情...
第三點曾經不同意但現在同意,下一個!
四五七完全同意無誤。
第八點我想很多人都反駁吧!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無名和yahoo部落格就不會關閉了!之所以關閉不就是因為很少人使用了嗎?因為大家都跑去用Facebook了!而大家去用Facebook的特點之一不就是因為「發狀態」不用像寫網誌一樣寫一大串嗎?但我同意敘舊跟相簿的部分。
還有一點我一直不想繼續寫網誌的原因是我有被害妄想症哈哈。我覺得讓陌生人有管道窺探自己的生活是有點危險的事,但寫得不夠完全又不夠爽快!真是糾葛呀!另外我爸也一直灌輸我不可以在網路上談政治(他經歷了白色恐怖時代被嚇到了,而且覺得國民黨現在還是一樣,只是檯面下進行)。
順帶一提,還有個原因是因為不想讓現在喜歡的對象知道過去的...情事?雖然對方應該也知道自己不會是初戀了(國中或國小之後就要有概念自己不會是對方的初戀吧....),但就是一種覺得對方看到會不開心的概念吧,所以會刪除,而要是寫得很多,就要刪除很多,這是件很麻煩的事呀!因為如此所以就不會想要寫和感情有關的東西...
恩,就算這樣,我還是決定回歸寫作的行列哈哈,因為大抵上寫作的好處還是比不寫的好,有時候我真的真的很生氣的時候,我只要打開網誌把情緒寫出來就沒事了,有點像維特寫《少年的煩惱》那樣吧,寫完也就放下,move on了!
對了,文章翻譯部分有錯誤的話非常歡迎指證唷!
想把它翻譯出來留著,順便分享給大家
(文章中主要指的是網誌、blog這類的具分享性質的日誌)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段故事,以下幾個原因說明為什麼你應該把它寫下來:
一、當你寫出個人經驗的同時,你和他人也產生了連結
當你花時間寫下這些事,並上傳的同時,你也同意了讓其他看文章的人更了解你,當他人對你的了解愈多,會使關係更好、連結更緊密。同事、鄰居、朋友,甚至家人,原本對你的了解可能只限於你呈現某一個角色的時候,當他們從文章看到你不同的那一面,關係也就加深了。
二、你的家人會感謝你
你的孩子、孫子、姪子姪女等等晚輩會知道你如何變成現在的你。當他們愈大,就愈好奇你以前曾經是怎樣的人以及哪些事情造就了你。當他們了解你曾經遭遇過的一些困難和如何克服那些障礙,他們可能因此而受益(可能有些困難正是他們現在在面對的)。把你的智慧傳下去:你可能就是他們心中所想要成為的榜樣。
三、也許你就能學會放下
在重整經驗的過程能讓傷口癒合。有許多醫學實驗證實當你把回憶化作文字,你的心理狀態會更健康,尤其是那些會讓你有相當情緒起伏的回憶。當你在回想然後寫下當時的情況,尤其那些困擾了你好幾年的事情,你也在減輕每一天的壓力指數,這不只讓你更好入睡且睡得更好,你的情緒也會更健康。
四、你可以想得更清楚
一旦你把哪些累積已久的負面情緒清空,你的認知能力會更好,你會注意到你的思緒更敏銳了。你不會繼續在過去的不公不義和問題上面流連。執著會漸漸消逝,然後你的腦袋就開始有空間留給新的有趣的資訊。把生活上的事情寫下來有助於你的思維能力。
五、讓你更健康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把那些強烈的情緒和在安全的情況下說出秘密有助於生理健康。(此處指的安全應該是不用擔心秘密寫出來會如何,也許是寫完就燒掉,或是放在私密的日記裡,或是你不會讓當事人看見的地方)當你回想過去、然後證實他們是真實的過程,你的免疫系統在同時也會增強。
六、你的出席率會更高
有許多研究顯示當人們寫日記,以及探索經歷的一個事件如果不同的做法是否會有不一樣結果的可能性時,他們請的病假較少,成績也進步了(因為比較不會翹課),這點在男女老少身上都適用,且無文化差異。
七、解決過去的問題
寫下的過程讓你把自己獨立開來看問題。當下的問題變得容易解決,過去的問題則變得不那麼重要。沉思和寫作能幫助你換一個觀點思考。
八、你不會找不到事情可以寫
一旦你開啟了這個旅程,就會一直有東西可以讓你寫下去。寫日記會變成你生活的一部份,此外,你也可能因此去找老朋友或和家人敘舊,或是翻開埋藏已久的陳年相簿。
九、他們可能成為你的遺產
當你完成了你的「傳記」之後,你一生的記憶就化作了一本書,你可以把它給你愛的人,或是出版成書販售,或著什麼也不做,就把它留著,這樣你就會記得這一生成就了什麼。
十、(廣告)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可以參考Roberta Temes博士的 How to Write Your Memoir in 30 Days: Step-by Step Instructions for Creating and Publishing Your Personal Story。本書提供了簡單的步驟,即使你從來不曾寫日記也能輕易上手。
原文:http://www.rd.com/culture/write-your-life-story/#ixzz34sTm1ypm
對我來說,寫網誌是個複雜的情緒,總有個對立的情緒拉扯著我寫與不寫
我印象中小時候的我是個會寫日記的人,無論好壞都寫
後來(應該是小學畢業的時候)我就把那日記本燒了
因為當時滿沮喪的,覺得不想再回想日記本裡面的事情
回收又怕隱私流出,所以選擇用燒掉的方式
事後幾年有些後悔,會突然想起「那個時間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
但因為紀錄已經被銷毀了,所以也無從查起呀~
(但我後來好像改寫無名網誌,一個新紀年的概念)
雖然這篇翻譯文章持的觀點認為寫日記有益身心健康,處理過去那些令人難過的事情雖然痛苦,但是是有幫助的,就是俗話說的良藥苦口吧...
學心理的時候讀到的也是寫出來或說出來比較好,不然會悶出病來的就是這個概念。
雖然我還是覺得有些事情想不起來不如永遠不要想起來,傻一點比較快樂。
但通常根據經驗如果將重大情緒事件刻意忽略,某一天忽然想起來的時候(可能不是別人問你而是你看到了當事人,或其他可以引發記憶的物件),會變成另一次刺激(本人親身經驗)。
另外,文章中有幾點我同意跟不太同意的地方
第一點我同意讓他人了解自己不同的那一面是好的,可我擔心的是有些時候我們想和他人談家裡的問題,有時候是伴侶的問題,又有時候是工作上的問題,很難去限制誰哪篇可以看哪篇不能看,怕不該看的人看了裡面的情緒性字眼就爆發了,讓關係變僵根本不是我們的本意呀!
我非常同意第二點,我常常和我在國外的大姑姑通信,告訴她我生活上遇到了哪些事,在信中她常常會跳過那些情緒性的字眼指點我應該怎麼做,但通常真正要知道她過去經歷過哪些事要等到他回來台灣當面聊天才知道(可能是因為工作太忙沒那麼多時間寫信吧,所以她的信都很短)。
還有就像電影中發現了老一輩的日記一樣,電影中的角色總會細細品讀那些長輩度過的人生,了解時代的背景,然後從中領悟一些事情。
我記得的電影大概就是《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雖然是不太真實的劇情...)和《手札情緣》吧,這兩部都是非常好看的電影,也讓我學到了一些事情...
第三點曾經不同意但現在同意,下一個!
四五七完全同意無誤。
第八點我想很多人都反駁吧!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無名和yahoo部落格就不會關閉了!之所以關閉不就是因為很少人使用了嗎?因為大家都跑去用Facebook了!而大家去用Facebook的特點之一不就是因為「發狀態」不用像寫網誌一樣寫一大串嗎?但我同意敘舊跟相簿的部分。
還有一點我一直不想繼續寫網誌的原因是我有被害妄想症哈哈。我覺得讓陌生人有管道窺探自己的生活是有點危險的事,但寫得不夠完全又不夠爽快!真是糾葛呀!另外我爸也一直灌輸我不可以在網路上談政治(他經歷了白色恐怖時代被嚇到了,而且覺得國民黨現在還是一樣,只是檯面下進行)。
順帶一提,還有個原因是因為不想讓現在喜歡的對象知道過去的...情事?雖然對方應該也知道自己不會是初戀了(國中或國小之後就要有概念自己不會是對方的初戀吧....),但就是一種覺得對方看到會不開心的概念吧,所以會刪除,而要是寫得很多,就要刪除很多,這是件很麻煩的事呀!因為如此所以就不會想要寫和感情有關的東西...
恩,就算這樣,我還是決定回歸寫作的行列哈哈,因為大抵上寫作的好處還是比不寫的好,有時候我真的真的很生氣的時候,我只要打開網誌把情緒寫出來就沒事了,有點像維特寫《少年的煩惱》那樣吧,寫完也就放下,move on了!
對了,文章翻譯部分有錯誤的話非常歡迎指證唷!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