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歌和心理學來分析情人 Attachment Style
嗯哼答應要翻譯的依附關係介紹來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心理學中,依附型態從嬰兒與主要照顧者互動的過程中形成(通常是母親),在我們的生命中影響深遠。依附型態一旦形成,長大後就會成為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模式。就像人格一樣,除非發生重大事件否則不容易改變。
而依附關係影響愛情關係的部分包含:
認識我們自己的依附型態有助於了解我們在關係中的優缺點
(不保證能改善,但至少你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的人通常在關係中滿意度較高
特點是在關係中很有自信,容易交到朋友,情緒穩定(這種型就不會是恐怖情人)
小時後的他們會把父母當做避風港,當父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會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長大之後父母則替換成情人,在關係中感到安心,不會因為情人不在身邊就感到不安或緊張。
當情人有壓力的時候他們會提供支持,當自己感到困擾的時候也會向情人尋求安慰
他們的愛情關係誠實、開放,且平等,他們相愛但也認同兩人是獨立的個體
安全型不會想要獨占你,會尊重你的個人空間
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就是從安全型溫和而堅定的戀愛視角寫的
(對象應該是恐懼型或逃避型吧...)
《惡作劇之吻》裡面的湘琴
電影《等一個人咖啡》中的男主角
都是屬於這一型
(我沒有看《惡作劇之吻》所以錯了請糾正我)
焦慮型Anxious/Preoccupied Attachment
與安全型不同的是,焦慮型會很渴望幻想連結(Fantasy Bond,透過某些行為來確認對方是愛著自己的),在關係中他們感受到的不是愛或信任,而是對安全感的渴求。他們常常會等著某個人來拯救他們或讓他們更完整(我開始懷疑網路愛情文章十之八九都是焦慮型寫的)
如果可以,焦慮型會寸步不離地黏在對方身邊,無法黏在對方身邊就會奪命連環call對方,此外也會要求要檢查你的手機,誇張一點的甚至會偷看,藉此安撫自己在愛情中的不安全感,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
更糟的是,這種做法只是在餵養他們心中害怕失去伴侶的恐懼!!
一旦伴侶想要改變現況,或是提出想擁有一些自己的空間的時候,焦慮型就會大爆發
「看吧,我就知道他不愛我!!他現在就是想離開我了! 我再也不會相信他了!!」
(事實上,焦慮型也從沒真正相信過對方,只是把對方關在自己安心的範圍中而已)
我怎麼想起了蔡依林的MV《假裝》~~
(不過從蔡依林的處女座觀點來看,處女座似乎的確有很大的比例是焦慮型啊!)
其他描寫焦慮型的歌還有《心型圈》《妥協》
(蔡依林可以榮登焦慮型最佳代言人了)
對愛糾纏很明顯 想膩在你的房間(焦慮型的黏人)
呵氣在玻璃上面 畫心型的圈
霧漸漸不見 你終於出現(符合焦慮型等待白馬王子/公主出現的幻想)
聽不進勸 對愛死心眼(焦慮型特點)
綁著你不讓你飛
最經典的是小羅勃道尼的Every breath you take
(這首情歌其實是以跟蹤狂的角度去描寫的....)
(如果你對這些歌詞很有感,你可能是焦慮型....)
逃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
逃避型又可細分成離棄逃避型(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又譯作排拒型因此類型較具代表性,故以下簡稱逃避型)恐懼逃避型(Fearful avoidant attachment,又譯作混亂型,以下簡稱恐懼型)
(有時候兩者會統一討論,有時候恐懼型會被歸類至焦慮型中,因為恐懼型具有焦慮型和逃避型共同的特點)
逃避型會在情感上和情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很需要個人的空間,他們會照顧自己,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不需要與他人有任何情感連結
這種行為稱為"偽獨立"(pseudo-independent,若網友有更好的翻譯請告訴我~)
他們不認為自己需要與人互動,但事實上他們需要,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會本能地想要和他人建立連結,故稱為偽獨立
(我個人認為此種說法存在爭議,因為我就是逃避型啊!!所以很了解逃避型的心情)
通常逃避型比較喜歡做自己的事,有時候甚至會過度沉迷於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上
(例如打電動...研究型或過於注重事業型的情人都有可能是這種...)
他們的特點是比較自我,且會否定情人對他們的重要性
作為逃避型的情人,會常常感到自己不被逃避型重視
很多事情都會排在情人前面
因為對於情人也不信任,會有預期心理所以會控制自己,不會投入太多感情
必要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會啟動心理防護機制切斷對對方的感情,關閉情緒的開關
就算在大吵或是情人情緒激動的時候,他們也能非常冷靜甚至沒有反應
如果情人在感情中感到壓力很大,以分手要脅逃避型時,他們會冷冷地丟給你一句:
(但由於他們習慣將情感隔離,可能根本不認為或不覺得自己有很傷心)
蔡依林的《第三人稱》就把逃避型的情感描寫得維妙維肖
以下也是形容逃避型的歌曲:
Eason的《孤獨患者》
林宥嘉的《說謊》
恐懼型
恐懼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時常小劇場大爆發的依附類型
情人讓他們又愛又怕,是他們最想親近的人同時也是最讓他們害怕親近的人
他們想要親近情人,卻又害怕太親近情人會讓自己受傷,所以保持著距離
他們想要隔離感情但做不到,他們不像逃避型可以關閉自己的情感
反之,他們常常在自己的小世界,為許多「靠近或不靠近」、「愛或不愛」的問題困擾著
他們的情人很難滿足恐懼型的情感需求,因為連恐懼型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應該親近還是保持距離
可想而知,恐懼型的感情路不是崎嶇就是相當戲劇化,高低潮不斷
他們一方面害怕被拋棄,一方面想和對方在一起
恐懼型的感情裡面永遠沒有對的時機
當對方疏離他們,他們會開始黏著對方
當對方想和他們在一起時,他們又會覺得對方太黏
(乎近乎遠,這在星座解說裡面是不是很熟悉....天秤座跟水瓶座!!)
最糟糕的狀況是,恐懼型的感情發展到最後變成恐怖暴力情人
就是揍你一頓再來告訴你「寶貝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因為恐懼型時常經歷這種情緒風暴,基本上已經神經衰弱了...
但是無論如何遇上恐怖情人還是請各位快逃啊!!)
而恐懼型的主打歌大概就是郁可唯的《傷不起》了
清楚地描寫恐懼型想愛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情呀
在愛情關係中,除了自身的需求,還有他人的需求(心理學中主要指的是情感需求不是性需求...),而依附關係也會影響我們面對需求的方式。
安全型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在關係中會滿足雙方的需求,情人的需求對他們來說一樣重要。
與安全行配對的愛情關係基本上可以很長久,不會有什麼問題
因為情人已經被滿足了 <3
(不過觀察下來安全型蠻常被情人帶綠帽的....如果情人是非安全型的話)
相較於安全型,焦慮型和逃避型則是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
焦慮型關注情人,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於安全感的需求
逃避型更不用說,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空間
焦慮型或逃避型的伴侶若是不能適應,不論是他們無法滿足情人的需求,或是情人無法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雙方在感情中就會感到不快樂,容易吵架或冷戰。
舉個例子,
焦慮型會想要黏著情人,而且會不斷地反覆確認對方對他們的愛,這不只是為了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也是因為這種緊迫盯人的愛才會讓他們有戀愛的感覺。
為了激起這種「因為害怕失去而感到緊張」的感覺,他們會找那種比較孤僻、不喜歡與人來往、常常搞失蹤的人做為戀愛的對象。
(如果對方也很黏,就不會有緊張的感覺了啊!!)
反之,逃避型會刻意保持距離,因為冷淡以及不在乎的表現才是滿足他們本身情感需求的方式,所以冷淡型會選個佔有慾比較強烈或是很需要情人關注的對象。
(愛呷擱假小心講的就是這種人,兩個都很冷淡的話獨角戲演給誰看呀!! )
這就是為什麼焦慮型和逃避型會老是鬼打牆湊在一起了。
這兩種人也是最會吵架的情侶。
(一個躲一個追
焦慮型總會抱怨逃避型都找不到人
逃避型則很討厭焦慮型的勾勾纏)
Jolin的《倒帶》就是焦慮型對逃避型的血淚控訴啊!!
其他還有許多作品可以看到愛情中的依附關係
(應該說只要有動物就可以wwww)
楊丞琳《摺疊式愛情》(焦慮型VS逃避型)
蔡健雅《雙棲動物》(焦慮型VS逃避型)
日劇《求婚大作戰》(安全型VS恐懼型)
欸欸流行樂和現代電影真是害人不淺耶
多少人被這些歌詞和劇情給荼毒了啊
就某方面來說,我們就是不斷地找錯的人來虐待(滿足)自己
因為他們能促成我們"想要的"戀愛模式
就像海洛因一樣
我們知道它不好,但就是戒不掉
即使這樣的戀愛模式我們根本不喜歡、很辛苦甚至會讓我們受傷
我們下一次還是會選擇同一類型的人
就是一種又恨又痛又愛的概念呀(菸~)
其實並不是落入非安全型的項目中就沒救了
只是要去找到自己在感情中的盲點對症下藥
對方是焦慮型就是容易沒有安全感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心理學中,依附型態從嬰兒與主要照顧者互動的過程中形成(通常是母親),在我們的生命中影響深遠。依附型態一旦形成,長大後就會成為我們與他人互動的模式。就像人格一樣,除非發生重大事件否則不容易改變。
而依附關係影響愛情關係的部分包含:
- 如何選擇伴侶
(像是喜歡獨自一個人的逃避型就常常會遇上黏人的焦慮型) - 關係會如何發展
- 關係會如何結束
認識我們自己的依附型態有助於了解我們在關係中的優缺點
(不保證能改善,但至少你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的人通常在關係中滿意度較高
特點是在關係中很有自信,容易交到朋友,情緒穩定(這種型就不會是恐怖情人)
小時後的他們會把父母當做避風港,當父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會自由地探索環境、和陌生人互動。長大之後父母則替換成情人,在關係中感到安心,不會因為情人不在身邊就感到不安或緊張。
當情人有壓力的時候他們會提供支持,當自己感到困擾的時候也會向情人尋求安慰
他們的愛情關係誠實、開放,且平等,他們相愛但也認同兩人是獨立的個體
安全型不會想要獨占你,會尊重你的個人空間
梁靜茹的《愛久見人心》就是從安全型溫和而堅定的戀愛視角寫的
(對象應該是恐懼型或逃避型吧...)
《惡作劇之吻》裡面的湘琴
電影《等一個人咖啡》中的男主角
都是屬於這一型
(我沒有看《惡作劇之吻》所以錯了請糾正我)
焦慮型Anxious/Preoccupied Attachment
與安全型不同的是,焦慮型會很渴望幻想連結(Fantasy Bond,透過某些行為來確認對方是愛著自己的),在關係中他們感受到的不是愛或信任,而是對安全感的渴求。他們常常會等著某個人來拯救他們或讓他們更完整(我開始懷疑網路愛情文章十之八九都是焦慮型寫的)
如果可以,焦慮型會寸步不離地黏在對方身邊,無法黏在對方身邊就會奪命連環call對方,此外也會要求要檢查你的手機,誇張一點的甚至會偷看,藉此安撫自己在愛情中的不安全感,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只會把對方推得更遠
更糟的是,這種做法只是在餵養他們心中害怕失去伴侶的恐懼!!
一旦伴侶想要改變現況,或是提出想擁有一些自己的空間的時候,焦慮型就會大爆發
「看吧,我就知道他不愛我!!他現在就是想離開我了! 我再也不會相信他了!!」
(事實上,焦慮型也從沒真正相信過對方,只是把對方關在自己安心的範圍中而已)
我怎麼想起了蔡依林的MV《假裝》~~
(不過從蔡依林的處女座觀點來看,處女座似乎的確有很大的比例是焦慮型啊!)
其他描寫焦慮型的歌還有《心型圈》《妥協》
(蔡依林可以榮登焦慮型最佳代言人了)
對愛糾纏很明顯 想膩在你的房間(焦慮型的黏人)
呵氣在玻璃上面 畫心型的圈
霧漸漸不見 你終於出現(符合焦慮型等待白馬王子/公主出現的幻想)
聽不進勸 對愛死心眼(焦慮型特點)
綁著你不讓你飛
最經典的是小羅勃道尼的Every breath you take
(這首情歌其實是以跟蹤狂的角度去描寫的....)
(如果你對這些歌詞很有感,你可能是焦慮型....)
逃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
逃避型又可細分成離棄逃避型(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又譯作排拒型因此類型較具代表性,故以下簡稱逃避型)恐懼逃避型(Fearful avoidant attachment,又譯作混亂型,以下簡稱恐懼型)
(有時候兩者會統一討論,有時候恐懼型會被歸類至焦慮型中,因為恐懼型具有焦慮型和逃避型共同的特點)
逃避型會在情感上和情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很需要個人的空間,他們會照顧自己,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不需要與他人有任何情感連結
這種行為稱為"偽獨立"(pseudo-independent,若網友有更好的翻譯請告訴我~)
他們不認為自己需要與人互動,但事實上他們需要,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會本能地想要和他人建立連結,故稱為偽獨立
(我個人認為此種說法存在爭議,因為我就是逃避型啊!!所以很了解逃避型的心情)
通常逃避型比較喜歡做自己的事,有時候甚至會過度沉迷於讓他們感到快樂的事物上
(例如打電動...研究型或過於注重事業型的情人都有可能是這種...)
他們的特點是比較自我,且會否定情人對他們的重要性
作為逃避型的情人,會常常感到自己不被逃避型重視
很多事情都會排在情人前面
因為對於情人也不信任,會有預期心理所以會控制自己,不會投入太多感情
必要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會啟動心理防護機制切斷對對方的感情,關閉情緒的開關
就算在大吵或是情人情緒激動的時候,他們也能非常冷靜甚至沒有反應
如果情人在感情中感到壓力很大,以分手要脅逃避型時,他們會冷冷地丟給你一句:
「隨便你。」即便事實上他們已經心痛到不行
(但由於他們習慣將情感隔離,可能根本不認為或不覺得自己有很傷心)
蔡依林的《第三人稱》就把逃避型的情感描寫得維妙維肖
以下也是形容逃避型的歌曲:
Eason的《孤獨患者》
林宥嘉的《說謊》
恐懼型
恐懼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時常小劇場大爆發的依附類型
情人讓他們又愛又怕,是他們最想親近的人同時也是最讓他們害怕親近的人
他們想要親近情人,卻又害怕太親近情人會讓自己受傷,所以保持著距離
他們想要隔離感情但做不到,他們不像逃避型可以關閉自己的情感
反之,他們常常在自己的小世界,為許多「靠近或不靠近」、「愛或不愛」的問題困擾著
他們的情人很難滿足恐懼型的情感需求,因為連恐懼型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應該親近還是保持距離
可想而知,恐懼型的感情路不是崎嶇就是相當戲劇化,高低潮不斷
他們一方面害怕被拋棄,一方面想和對方在一起
恐懼型的感情裡面永遠沒有對的時機
當對方疏離他們,他們會開始黏著對方
當對方想和他們在一起時,他們又會覺得對方太黏
(乎近乎遠,這在星座解說裡面是不是很熟悉....天秤座跟水瓶座!!)
最糟糕的狀況是,恐懼型的感情發展到最後變成恐怖暴力情人
就是揍你一頓再來告訴你「寶貝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因為恐懼型時常經歷這種情緒風暴,基本上已經神經衰弱了...
但是無論如何遇上恐怖情人還是請各位快逃啊!!)
而恐懼型的主打歌大概就是郁可唯的《傷不起》了
清楚地描寫恐懼型想愛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情呀
在愛情關係中,除了自身的需求,還有他人的需求(心理學中主要指的是情感需求不是性需求...),而依附關係也會影響我們面對需求的方式。
安全型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在關係中會滿足雙方的需求,情人的需求對他們來說一樣重要。
與安全行配對的愛情關係基本上可以很長久,不會有什麼問題
因為情人已經被滿足了 <3
(不過觀察下來安全型蠻常被情人帶綠帽的....如果情人是非安全型的話)
相較於安全型,焦慮型和逃避型則是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
焦慮型關注情人,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於安全感的需求
逃避型更不用說,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空間
焦慮型或逃避型的伴侶若是不能適應,不論是他們無法滿足情人的需求,或是情人無法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雙方在感情中就會感到不快樂,容易吵架或冷戰。
舉個例子,
焦慮型會想要黏著情人,而且會不斷地反覆確認對方對他們的愛,這不只是為了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也是因為這種緊迫盯人的愛才會讓他們有戀愛的感覺。
為了激起這種「因為害怕失去而感到緊張」的感覺,他們會找那種比較孤僻、不喜歡與人來往、常常搞失蹤的人做為戀愛的對象。
(如果對方也很黏,就不會有緊張的感覺了啊!!)
反之,逃避型會刻意保持距離,因為冷淡以及不在乎的表現才是滿足他們本身情感需求的方式,所以冷淡型會選個佔有慾比較強烈或是很需要情人關注的對象。
(愛呷擱假小心講的就是這種人,兩個都很冷淡的話獨角戲演給誰看呀!! )
這就是為什麼焦慮型和逃避型會老是鬼打牆湊在一起了。
這兩種人也是最會吵架的情侶。
(一個躲一個追
焦慮型總會抱怨逃避型都找不到人
逃避型則很討厭焦慮型的勾勾纏)
Jolin的《倒帶》就是焦慮型對逃避型的血淚控訴啊!!
其他還有許多作品可以看到愛情中的依附關係
(應該說只要有動物就可以wwww)
楊丞琳《摺疊式愛情》(焦慮型VS逃避型)
蔡健雅《雙棲動物》(焦慮型VS逃避型)
日劇《求婚大作戰》(安全型VS恐懼型)
欸欸流行樂和現代電影真是害人不淺耶
多少人被這些歌詞和劇情給荼毒了啊
就某方面來說,我們就是不斷地找錯的人來虐待(滿足)自己
因為他們能促成我們"想要的"戀愛模式
就像海洛因一樣
我們知道它不好,但就是戒不掉
即使這樣的戀愛模式我們根本不喜歡、很辛苦甚至會讓我們受傷
我們下一次還是會選擇同一類型的人
就是一種又恨又痛又愛的概念呀(菸~)
其實並不是落入非安全型的項目中就沒救了
只是要去找到自己在感情中的盲點對症下藥
對方是焦慮型就是容易沒有安全感
(其實三種都是...)
逃避型的重點就是需要個人空間
恐懼型就是....很難搞wwwww
放風箏的心態面對吧
下一次再來打如何對付不同依附類型的情人們XD
PS. 安全型大概佔人口60%,逃避型和焦慮型各佔人口約20%
這裡是原文參考出處: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compassion-matters/201307/how-your-attachment-style-impacts-your-relationship
逃避型的重點就是需要個人空間
恐懼型就是....很難搞wwwww
放風箏的心態面對吧
下一次再來打如何對付不同依附類型的情人們XD
PS. 安全型大概佔人口60%,逃避型和焦慮型各佔人口約20%
這裡是原文參考出處: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compassion-matters/201307/how-your-attachment-style-impacts-your-relationship
Comments
Post a Comment